<<  < 2011 - 1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中新网11月18日电 在台湾北部的新竹县五峰乡,有一个秀丽的小村落清泉,是岛内少数民族的聚落处。多年前这里曾住过两位名人:一位是中国近代史上轰动的“西安事变”主角、人 称少帅的张学良;一位是80年代著名作家三毛。两人或长或短在此地驻足,一番过客岁月留下的足迹身影,都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美国《世界周刊》近期刊文做 了介绍,文章摘编如下:

  历史与文学的新竹清泉

  在台湾北部的新竹县五峰乡,有一个秀丽的小村落清泉,是少数民族泰雅族与赛夏族的聚落处。多年前,在 这里曾住过两位名人:一位是中国近代史上轰动的“西安事变”主角,人称少帅的张学良;一位是80年代著名作家三毛。两人或长或短在此地驻足,一番过客岁 月,留下的足迹身影,都为清泉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而今已转化成为供人游览凭吊念想的景点了。

  比起三毛,张学良要神秘得多,那是因为他多年被台湾当局幽禁的缘故。1946年至1959年期间,张 学良住在清泉,这座住宅在1963年台风来袭时,除了留下极少部分的房屋地基,等于全毁。新竹县政府近年在原址隔着上坪溪对岸的清泉二号吊桥旁重建了张学 良的故居,设置成为纪念馆,并且特别选择在2008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72周年纪念日开馆,转眼已届一年。

  从竹东镇沿着南清公路进入清泉,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要经过日据时代开凿的380米长的桃山隧道,窄 小而只能单向通车。出了山洞,只见树木葱郁,绿意盎然,别有一股优雅宁静的风味。位于五峰乡,在日据时代被称为“井上温泉”的清泉以温泉驰名;上坪溪的流 水贯穿其中,并以吊桥连接溪流两岸,张学良当年曾在清泉一号吊桥旁摄影留念,这也成了他在清泉的地景注记之一。

  龙走了 水就来了

  清泉有水,水在平日潺潺而流,但遇到台风或气候变化,水量大增,粗暴的洪流常酿成大灾害。部落有过传 说“龙走了,水就来了。”“龙”是指张学良;“水”一是指前面提到的1963年的“葛乐礼”台风,把清泉整村几乎都淹没了,当时张学良已迁离;一是 2004年的“艾莉”台风,再次重创清泉,张学良则在2001年病逝。这也许是巧合附会,似乎也是张学良在当地人心中的一种想象。

  张学良故居的旧址,原是日警招待所,他在此度过他来台的第一段日子。说来巧合,或者是讽刺,张学良素 以抗日爱国闻名,没有想到失去自由后,还得住在日式建筑里,真是情何以堪,而离东北老家更遥远了,那滋味想必更不好受。因为身份特殊,住在清泉时,曾有看 过张学良的人说,他总有监管人员同行,如果张学良和人说了什么话,负责监控的人员就会追问。

  远离尘世的住屋,是旧式的木屋,设备简陋,冬天潮湿阴冷,夏日闷热,遇上暴雨,还易漏水。张学良并没 有心如止水,作家郭冠英1990年发表的《坐井观天——访清泉旧居》一文中,引述张学良过去对其访客张严佛说:“‘西安事变’为了制止内战,为了抗日,我 没有错。我不该扣留蒋委员长,判刑十年,无话可说,但十年期限已满,如今抗战胜利,日本都投降了,还把我关下去,这是什么法律?这样对待我,无论如何,是 违法的,我心中不平。”

  他有诗:“山居幽处境,旧雨引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诉说被长年困居的无奈心境。然而,他 的不平是如此无力,仍旧只能困顿在清泉过着所谓“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淡泊离世”的日子。他和赵四小姐赵一荻,除了与自然环境为伴,养花种菜外, 就是读书。纪念馆内按资料还原了张学良当年书房的情景,并特别制作了他戴着眼镜坐着读书沉思的雕像。

  虽说,雕像后特意配合挂了张学良的亲笔书写:“十载无多病,故人亦未疏;余生烽火后,惟一愿读书”。 几句话,表明他那时逐渐平静的心境,却也让人联想,读书也有闭门思过的况味吧。除了读书,他大约也没有什么事可以选择、可以去做了吧。读明史、读圣经或其 它,可能他被允许读的书也不多?而读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恐怕他的有些读后感也不便畅所欲言。

  往事老 却不如烟

  原被洪水冲走的旧居,只留下少许地基,新竹县政府在其遗址上整理兴建了小公园,还规划了文化步道,陈 列了张学良的事迹与图像。至于新建的张学良故居,为县府依据张学良的两位侄女所提供的500多张照片,以及相关数据参考后重建。新建筑和新栽植的花草树 木,还没有经过时光的洗礼,缺少人事沧桑的气味,只有在屋内见到那些垂老的笔墨、黑白照片、报纸、口述史料、纪录片……,才唤回往事如目。

  张学良大半生的幽禁生涯中,最为温情动人的一面是与赵一荻相伴70载,原配于凤至与子女则移居美国。 在清泉的家居照片中,赵一荻的美丽历历在目,两人相依为命,种菜养鸡,克难度日;书画为伴,进入宗教,精神上相互扶持。少帅与红颜知己的这段乱世爱情故 事,为人津津乐道,最后终于修成了正果,两人于1964年在台北正式举行婚礼。重建的故居里,处处见到女主人的影照,这应是张学良余生最大的安慰了。

  崭新的日式风格建筑,拂去旧时的残缺,焕发着新木材的浓重味道和一股尚未沉淀的气息,只是屋内的往事 已苍老。唯有时间过滤后,能否寻觅和反省出较多对张学良的历史事实?臧否与之相关的人物?看着屋外阳光晴朗,树木青翠,树枝新芽,故居上方掩映在林木中竖 立着十字架的天主堂,有点像是守护神;天空飘着淡淡的云烟,可在这里,往事并不如烟啊。

  • 标签:张学良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